清平乐 高丽扇

清代· 樊增祥

玉钉圆转。叶叶轻云展。好趁鸭江春水便。买取东风一面。

祇怜玉笥秋深。婕妤一样沈吟。争怪昔人惆怅,兰衰菊秀光阴。

沁园春 送顾五还豫州

清代· 樊增祥

人不可无,车中七尺,车前八驺。叹北都横被,金戈铁马,西京别起,玉宇琼楼。

五部星轺,千官月廪,巢父东行不掉头。新丰道,甚鸢肩未贵,羊胃俱侯。

霸陵万柳先秋。想金水河边旧钓游。向太华峰前,一辞仙掌,三花顶上,下瞰神州。

夷甫诸人,不能辞责,连举繁台酒数瓯。卿年少,算如今七国,费而深筹。

踏莎行 其一 代石甫寄琴客

清代· 樊增祥

舞袖双回,歌珠一串。瑶台月下时相见。惺忪言语已魂销,更禁一再秋波转。

万口同夸,千人争看。几曾独对桃花面。近来心事冷如簧,时时欲就朱唇暖。

菩萨蛮 其二

清代· 樊增祥

离肠九曲河中水。一宵流过银川尾。水北是丹州。东风昨夜柔。

湘屏围六曲。楼上春人独。无绪对春山。画眉人未还。

金缕曲 前题,叠前韵三首 其四

清代· 樊增祥

猛拍还须惜。按歌时、弓鞋暗点,总谐工尺。雅与罗衫珠钏近,花落微闻叹息。

料清梦、扶持无力。风露渐凉抛汝去,隔纹窗、似妒罗帷碧。

还为汝,永今夕。

抽钗画字都无迹。倚轻躯、朝朝暮暮,泪珠弹湿。此亦天然南郭几,一任深凭浅立。

算一日、摩挲六七。欲报玉人亲切意,不信余、请视通身漆。

较枕簟,孰疏密。

齐天乐 癸丑元夜,葱石招饮双忽雷阁,出《枕雷图》属题,湘绮词先成,即同其调

清代· 樊增祥

凄凉千载唐宫事,蜀山逤逻能语。粉黛中丞,管弦南赵,留得双雷掌故。

花阴暗抚。有款鹞人知,玉娘藏处。禁里恩深,龙香重拨泪如雨。

东塘再修乐谱。祇樊祾慧业,解调珠柱。几劫沧桑,鸾歌凤泣,重付刘郎将护。

今宵火树。照金碧楼台,恍闻天鼓。合奏车中,阿香能载否。

沁园春 其八 蛙

清代· 樊增祥

唐十二陵,宋五六更,汝其司之。笑坐井公孙,枉称尊大,食糜天子,苦问官私。

为告龙王,身今无尾,慎莫追寻蝌蚪时。堪倾听,是池塘春草,梅雨萋迷。

两衙鼓吹如雷。合笑煞钟山孔稚圭。看略具爪牙,在田为虎,并无冠帻,入水为鸡。

折足成蟾,无肠是蟹,也夺东方锦袄披。何年月,化宋家杨戬,骤躐凰池。

买陂塘

清代· 樊增祥

挂春帆、清波门外,垂杨几换金缕。佳人更比湖山好,三十年前旧雨。

今健否。道右手、姜芽难下鲈鱼箸。重寻画谱。是戊戌灾年,孤山隐者,自写六桥树。

趁秋潮,我亦乘槎东去。谁赍神臂弓弩。荷花桂子香如海,蟹眼茶铛再煮。

君记否。记十锦、名城旧是钱家土。香山俊语。与玉局仙词,一齐分付,湖上采菱女。

虞美人 其九

清代· 樊增祥

红蛛小盒金花镂。竹木忪惺久。日来楼上月娟娟。唤姊隔花双笑赌针穿。

流萤翠扑轻罗扇。湿露秋窗茜。鹊灵来报雨天晴。泪洒女牛逢处满河星。

江城子 其一

清代· 樊增祥

满衣风露两眉秋。板桥头。小兰舟。朵朵绯霞,叶叶翠云流。

蓦见吴娃红粉面,比花俊,替花羞。

菱歌声绕十三楼。劝侬休。要侬留。从古采莲,故事起苏州。

七二鸳鸯花底睡,浑不带,一分愁。

临江仙 除夕和爱师韵

清代· 樊增祥

一幅岁朝图样好,玉梅花底三更。绣帘风约一钩银。

清娱便了,都是画中人。

殿阁催班慵不赴,今年今夜闲身。风光莫遣酒杯贫。

花红烛喜,重见一年春。

定风波

清代· 樊增祥

记前年、雪打花朝,今年又湿燕羽。婢剪香苏,奴芟翠蔓,一院梨花雨。

半阴岑,半和煦。恰到春光最佳处。容与。且供支鹤料,平章琴谱。

绿笺奏天姥。海棠巢、乞借轻阴护。趁方空未著。接䍦倒戴,闲过围棋墅。

紫桃稊,碧桐乳。净洗看花眼中雾。留住。九十日春,休教虚度。

关于诗人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