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南申英三同李方伯之任湖广 其一

清代· 屈大均

主人荆岳伯,嘉客浙才贤。接玉鸾龙步,联珠花萼篇。

离心满香浦,别泪注湘川。高义能恩我,无穷感激年。

岳庙 其一

清代· 屈大均

肃肃朱陵庙,怀柔忆我皇。乾坤归火德,日月起南方。

秩礼遵虞典,斋心启夏王。千秋巡狩迹,想像辟鸿荒。

紫萸香慢 送雁

清代· 屈大均

恨沙蓬,偏随人转,更怜雾柳难青。问征鸿南向,几时暖返龙庭。正有无边烟雪,与鲜飚千里,送度长城。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秋声,宿定还惊。愁里月,不分明。又哀笳四起,衣砧断续,终夜伤情。跨羊小儿争射,恁能到,白蘋汀。尽长天遍排人字,逆风飞去,毛羽随处飘零,书寄未成。

寄汪扶晨

清代· 屈大均

黄山之麓有潜溪,君家溪口花竹迷。飞书招我谒轩后,三十六峰素手携。

行至芜阴车忽止,六月盛暑汗如水。安得风捲朱砂泉,飞来为我易毛髓。

膏淳黛蓄白龙潭,雨中喷薄当花龛。诸泉尽自汤泉出,未若潜溪味最甘。

寄我紫霞茶,不寄潜溪水。活火自烹时,相忆情难已。

我在秦淮日举杯,糟丘何处不蓬莱。酒星最忆青莲客,独溯风流采石来。

谁作长歌赠太白,任华才气真诗伯。去年汝惠一长篇,捲起西江泻精魄。

丈夫叱咤本非常,战法往往寓文章。五兵相救乃神变,用短从来兼用长。

天生汝笔能雄放,青莲未是丈人行。处处金焦砥海门,篇终始得波涛壮。

修复浮丘诗社有作

清代· 屈大均

仙城三石三塿,似三神山随波流。地道潜通第七洞,朱明门户惟浮丘。

浮丘丈人昔栖此,子乔吹笙翩来游。浮丘伯与浮丘叔,兄弟一罗而一浮。

稚川来挹浮丘袖,丹井至今如龙湫。海神珊瑚一再献,珊瑚知自珊瑚洲。

瀫阳浮丘结大社,吾越风雅凌中州。前掩曲江后海目,埙篪一一相绸缪。

变乱以来遗响绝,后生不知分歌讴。抗风轩中失领袖,诃子林里谁赓酬。

别裁伪体遍里巷,汉唐规矩同寇雠。泰泉弟子多古调,兰汀青霞居其优。

我今欲作钟吕倡,欲得二三黎与欧。南园东皋总荒草,坛坫复有浮丘不。

招携诸君理芜秽,胜事更与仙灵谋。曜真之天再开辟,泉源福地持咽喉。

读陈岩野先生政要

清代· 屈大均

往日陈都谏,谋猷信有馀。初闻哀痛诏,即上治安书。

丞相劳相嫉,君王叹不如。可怜捐七尺,地下奉銮舆。

和刘六茹登华 其二

清代· 屈大均

浩荡松声满太虚,凌峰一把羽人裾。轩辕台迥风飘笛,玉女窗寒露滴书。

秦地山河明月在,汉家宫阙白云馀。苏耽未肯乘鸾鹤,有母衡阳日倚闾。

合欢木歌

清代· 屈大均

合欢合叶不合花,花合何如叶合好。夜夜相交不畏风,令君蠲忿长相保。

劝君多种合欢枝,叶至黄昏合不迟。夜合合花那得似,花有离时叶不离。

戚氏

清代· 屈大均

是清溪。一曲流水绕平堤。古木过城,乱花飘径使人迷。

凄凄。问蒿藜。东园不见暮烟低。当时玉辇曾驻,向此垂钓乐未归。

锦鲤三尺,中涓争买,重劳御手亲提。爱张星墓左,南部妖丽。

全胜云西。

榆柳尚有乌栖。清露咽咽,怕向白门啼。钟山好,雪馀佳气,掩映斜晖。

逐花泥。咫尺旧院,芳畦脱寇,往日名齐。艳魂不散,总做流莺,一半分与棠梨。

太傅风流甚,池多画舫,洞有飞梯。喜得君王丽曲,举楼台、一一乞留题。

乐工老顿新翻,女真离调,亡国多淫靡。教内人、朝暮长流涕。

将往事、思写悲凄。奈禁林,朔马方嘶。又弥望、毳帐绕青羝。

更秦淮畔,残红片片,只衬香蹄。

送李南申英三同李方伯之任湖广 其二

清代· 屈大均

挂帆三十里,相送白蘋洲。兰芷无多草,潇湘不忍秋。

罗浮怜合体,江汉恨分流。越鸟衔珠意,长悬黄鹤楼。

南楼令

清代· 屈大均

无奈叶潇潇。未秋含素飙。染霜深、怎得红消。碧树无端成锦树,片片血,化花飘。

写恨满空寥。断魂何处招。怎相思、难报琼瑶。青女多情能醉汝。

休落尽,为南朝。

天净沙 塞上 八首 其三

清代· 屈大均

关门一线浮图。黄云半塞飞狐。雪尽莺花未藓,骆驼鞍暖,春宵卧过庐奴。

关于诗人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