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孟韬之沅江 其一

明代· 区大相

萧条官舍远,况值楚山秋。杜牧言何罪,长沙涕自流。

澧兰清客思,沅芷动乡愁。词赋从来地,君无薄此游。

游嵩山四首 其四

明代· 区大相

二室丽天中,三花落云外。远势浮河洛,穹标掩华岱。

珍木自成阴,瑶草何曾溉。神膏沆瀣霏,金沙碧潭碎。

风从箕山来,思与逸驾会。天路渺难即,霞术久芜秽。

独见周王子,吹笙游鹤背。青宫生尘埃,紫房绝情爱。

逍遥白云间,欲归迷所在。

正月十六日双寿歌

明代· 区大相

青鸟海上来,衔书置君堂。书中何所道,仙字八九行。

灿灿赤玉文,叠叠紫泥香。上言圣世得贤良,下言翁姥偕寿康。

翁姥授书起,两两长跪迎天祉。顾为青鸟言,惟我二人,佩仁行义。

若纤尘在泰山,涓潦在海水。何能一旦感动天,皇天锡佑无穷纪。

绥山桃实成并蒂,东海扶枝作连理。又有玉皇香案吏,绣衣白简称吾子。

韶华二八早春朝,火树千层接绛霄。翁姥降生同此日,绣衣衔命新下朝。

天书乍听皇华咏,南国先传骢马谣。骢马承恩向南极,登车正上扶桑日。

命服何须玳瑁簪,甘滫讵假琅玕实。此中洞天福庭,有碧草朱华金砂玉屑,服之寿与天地毕。

观风若上瑶台望,取致高堂胜怀橘。

阅管中书紫宸宣对卷有感赋赠

明代· 区大相

丈夫遇合会有时,怜君工画复工诗。数谒公卿无所就,频游京国少人知。

一朝召试金銮殿,公等何来晚相见。画毕中官催进御,诗成内诏传清宴。

昨年天子好经术,词臣进讲无虚日。出从台谏论安危,入与宰臣计得失。

犹有馀力及风雅,翠幄云楼两潇洒。笔札小儒皆见亲,布衣贱艺还优假。

管生后来在众中,解衣盘礴对王公。惊人诗句及绘事,往往落笔称才雄。

九重燕赉赐官爵,一旦姓名动台阁。但知今日等荣华,谁识当年暂流落。

是时区生困羁旅,闻之自笑仍自许。本持薄技亦蒙恩,况以奇策干明主。

兹来侍从文华直,见君凤沼开心臆。幸逢虞帝正垂裳,更值殷王好恭默。

虎豹沉沉隔九关,无事经帷尽日闲。卿相寻常稀召见,微臣安得窥龙颜。

吁嗟管生遇亦奇,主父买臣曾有之。假令君才在今日,纵欲承恩何所为。

同林咨伯汪公干黄汝纶秋日僧房对菊 其三

明代· 区大相

蓬鬓西风几岁华,禅堂啜茗对丛花。相逢斗酒无三径,倚杖西林日又斜。

题王学士忠铭先生山中四景 其一 文笔晴烟

明代· 区大相

云表岧峣玉毫吐,点画鸿蒙扫烟雨。丰狐老兔愁锋芒,象齿文犀安足数。

长虹一道界奎躔,明霞万里飞琼笺。泚墨欲乾溟海水,笔势撑住东南天。

早晚风云殊变态,山灵握管有何意。紫阁归来翌圣明,玄草长留照天地。

人日怀故园

明代· 区大相

人日登楼望岁华,可怜久客独思家。南中尽道花如锦,北地才看锦作花。

非关帝里春光少,但惜故园春事早。借问花开桃李蹊,何如雪满关山道。

此日登高且放杯,谁家吹笛上春台。未报楼前折新柳,已闻江上落残梅。

雨中再贻孟奇公干静父孟郁

明代· 区大相

六旬积阴雨,九土重怀襄。势挟千崖下,声连三殿长。

楚南飞石燕,齐北舞商羊。落电牵雷奋,高天吝日光。

鱼龙喧大泽,蛙蚓聚中堂。奔溜成方沼,颓廊毁半墙。

未昏先秉烛,避湿屡移床。结驷妨端木,持粮候子桑。

涉深思假筏,就浅怯褰裳。经夏苔花碧,先秋木叶黄。

晤言徒阻绝,忧思久旁皇。珠桂频为客,风波滞异乡。

郁蒸翻助暑,淅沥乍生凉。旧恨滋幽独,新诗会激昂。

谒张文献祠

明代· 区大相

一代孤忠在,千秋大雅存。诗才推正始,相业忆开元。

曝日陈金鉴,蒙尘想剑门。更吟羽扇赋,摇夺不堪论。

送胡孟韬之沅江 其二

明代· 区大相

浮湘明日事,江畔莫行吟。易动骚人怨,难为国士心。

秋风吹芷岸,落日暗枫林。知有还家梦,浔阳九派深。

使归羊城柬亲友 其二

明代· 区大相

昔我远行役,相送江之湄。今我远来归,相迎郊之圻。

念此经时别,感彼旧颜移。言笑方未已,涕泪忽沾衣。

短短百年内,安得常乖离。今会已非昔,后会复殊兹。

愿言共携手,永践寒岁期。

谭母寿歌

明代· 区大相

大儿行年七十馀,矫如海鹤淩烟墟。为官岂必登卿相,得俸已足供亲娱。

小儿行年六十四,壮志翩翩若奔骥。昨辞亲舍叩帝阍,今拜儒官过乡里。

近闻小儿赴文僚,犹记大儿曾入朝。三釜从知屈捧檄,五斗何曾轻折腰。

借问高堂今何岁,两儿垂白堂前戏。承颜徇禄各有人,长已归田少者仕。

谩说麻源是女身,须知南岳降夫人。回看桂海鸾长度,却望绥山桃自春。

关于诗人

区大相,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