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阳楼八咏分题四首 其四 茶烟榻

明代· 史鉴

定起茶初熟,烟生风更吹。村翁欲相候,惭愧鬓成丝。

题扇

明代· 史鉴

水绕青山去复回,有时浮送落花来。
东风吹乱垂杨柳,欲倩游人为解开。

中秋闻诸弟宴集湖上有怀

明代· 史鉴

乐事愁边减,流年客里过。桂香秋色好,天迥月明多。

欲共嫦娥语,其如良夜何。遥知湖上饮,达曙尚酣歌。

分题得震泽竹枝词送中书李舍人 其四

明代· 史鉴

合伴送郎湖水边,柳丝无力系郎船。黄蘖作籓篱更苦,淤泥种藕别生莲。

次进士马中锡吴淑游京师西山韵八首 其六

明代· 史鉴

琼林宴罢出瑶京,胜水佳山处处行。乡使南归金帖寄,日华东上庆云横。

人间富贵春三月,天上中和乐九成。自笑无媒林下客,白头犹未济文明。

十八日登含虚阁

明代· 史鉴

圆景光渐阙,海溢秋生潮。禅林敞高阁,势欲凌云霄。

老僧敬远客,良夜相招要。焚香足清供,举酒聊逍遥。

河汉西南流,微风忽刁调。夜气悄且清,川原何寂寥。

悠然动遐想,凭阑发长谣。商声出金石,馀音一何嘹。

愿随瑶台鹤,高举乘飘飖。

西园八咏 其六 门前柳

明代· 史鉴

亭亭如盖挺孤标,先世遗来匪一朝。色借绿袍荣及第,枝娇黄鸟惬迁乔。

长承雨露当霄汉,迥出风烟带驿桥。不似灞陵原上树,管人离别半无条。

闻汝行敏之京不及往饯赋此以送

明代· 史鉴

偶接家书喜复惊,故人今作上都行。吴山浙水非吾土,蓟树燕云费客程。

投老每伤千里别,向风难致一杯情。铨衡今是王司马,应念头颅白渐生。

挽吴都督四十韵

明代· 史鉴

文皇临御日,震怒灭残胡。
下诏求名将,惟君冠武夫。
扬旗频扈从,略地效驰驱。
左广兼追蓐,前茅特虑无。
交绥斩当户,围合走单于。
马骤黄砂碎,膏涂白草枯。
穷兵逾遬濮,喋血度余吾。
入塞长歌凯,还京促献俘。
成功由力战,制胜叩神谟。
爵禄初行赏,山河拟剖符。
丽城分甲第,报宴出宫壶。
倭寇侵辽碣,妖尼煽益都。
徂征连得隽,元恶尚逋诛。
荆楚重防守,江淮更转输。
登台躬讲武,鸣鼓榜衔舻。
叔子风流远,公孙政绩殊。
散金周下士,枉驾礼寒儒。
画壁悬犀甲,华裾被鹿卢。
精光腾闪?龠,尘土暗模糊。
受命南中讨,麾军陇右趋。
瘴云披立帜,蛮鸟避弯弧。
铎鞘难施巧,罗罝喘未苏。
罪人斯授首,获丑放为奴。
郡县斜通海,雷霆直过泸。
浪夷来铸剑,越睒贡调驹。
帝念勤劳久,才宜翊赞须。
禁垣留宿卫,督府管机枢。
盈满常思惧,挥谦每自图。
封章陈老病,舟楫渺江湖。
鄂主园林旧,蘋溪水石俱。
花枝迎舞袖,香月照吹竽。
暮景优游乐,浮生奄忽殂。
庙堂咸悼惜,部曲尽惊呼。
赐葬恩偏厚,星移冢易芜。
冈形侔伏虎,宰树集啼乌。
惨淡悲风起,凄凉落日晡。
爪牙嗟已矣,边鄙属多虞。
往事于今异,雄心死后孤。
有知应指发,如在盍捐躯。
狂客忧时泪,衣巾为尔濡。

题徐德夫池亭

明代· 史鉴

临川开第宅,辟土作陂塘。葺宇荷为盖,规芳荔植墙。

大观天尽际,小愒水中央。白日寻常过,浮云聚散忙。

林霏滋鸟道,柳浪泛虹梁。曳履来鸣玉,投竿出钓璜。

游鱼闻瑟起,归鹤溯风翔。下女收遗佩,清童拾堕珰。

露香敷菡萏,雨涨浴鸳鸯。向夕尤宜月,吹箫引凤凰。

泊瓜步口号

明代· 史鉴

昨夜宿江南,今朝过江北。愁听子规声,欲归归未得。

赋泰伯祠送李舍人

明代· 史鉴

行行阊门道,清庙临通津。借问此何居,至德垂鸿名。

畴兹商周际,天命固难谌。避狄始宁居,剪商志将萌。

圣孙天所启,周道方日新。夫君见其微,远窜来蛮荆。

冠冕化文身,礼义开吴民。让国非求名,此意难具陈。

顾惟君臣谊,况乃父子亲。向无宣尼言,谁能识其心。

李膺吴中彦,怀古意何深。行当侍帷幄,扬芳播清尘。

关于诗人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