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史鉴
孟冬寒气肃,鸿雁飞南翔。嗟我同心人,翩翩翻北行。
朔风捲征旆,辕马忽悲鸣。仆夫在门前,亲宾张道旁。
心知生别离,取醉暂相忘。君昔负奇志,少年怀四方。
迫促未得施,所业但文章。兹行骋良图,骐骥超康庄。
行道在济时,岂惟名誉扬。野人幸东壁,冀愿承馀光。
率溪有精舍,是为咸买居。所恶乃声利,所好在诗书。
闭关谢往来,长年味道腴。衣食常不给,举世笑为愚。
孰知南山翁,怀此久踟蹰。鱼鸟虽可乐,独行无与俱。
惟应浴沂者,庶几为我娱。
江南旧宅已无存,义泽依然在子孙。君去岁寒堂上看,长松几个立当门。
同年期集凤城西,尽日吟游信马蹄。河水合流沧海接,山陉回绕白云齐。
离离远树行人杳,渺渺平沙去鸟低。共幸成名今刻石,不须重向塔前题。
问讯天申路,期寻福地游。风林松子落,石窦乳泉流。
溪女行随伴,山花插满头。道人能好客,炬火不须求。
美哉延绿亭,水竹含清秀。中有鹿冠翁,枕书眠白昼。
云卿通家子,翘思远相候。执手问平安,呼童列觞豆。
况当二阴月,大火将西流。
满目山川又独来,白头怀抱易兴哀。郡城宜此开江嶂,佛殿何缘化劫灰。
万里中原劳怅望,千年鸣鹤自飞回。东浮西泛无穷舰,总被潮声日夜催。
停君金叵罗,听我秦淮歌。长江西来几千里,沿洄直入台城里。
浮青荡绿南北流,至今犹号秦淮水。秦淮之水能容舟,秦淮之上花满楼。
美人捲帘垂玉钩,太白仙人清夜游,酒酣乘月往石头。
棹歌渡淮水,倒披紫绮裘。英风撼五岳,豪气溢九州。
迩来四千四百九十五甲子,无人继此移山倒海之风流。
水光依然月如故,断云零落令人愁。岂无清歌与美酒,与子碌碌诚堪羞。
我歌秦淮歌,送君秦淮去。城西酒楼在何处,主人今非旧孙楚,且须痛饮歌达曙。
达曙歌,醉方寝。笑压吴姬股为枕,满身模糊覆宫锦。
明年我亦泛秦淮,手解金龟就君饮。
催花小雨湿春衣,江海茫茫越鸟飞。乐事赏心浑忘却,独将清泪送君归。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