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子山

明代· 释函是

桐山早岁已知名,今日亲从鸟道行。一缕云根逾岭路,半空人语隔溪声。

新栽绿树埋烟重,旧引红泉落涧清。此去数程江岸近,不教人作武陵行。

二书记种桃于法堂方丈之间新花烂熳余偶过玩竟书记索诗示以此作

明代· 释函是

移得桃花近竹扉,一般景物昔人非。白猿夜夜千峰切,红雨年年二月飞。

金阁俨临西子面,玉容长映老僧衣。千株何似此株好,不及灵云未见时。

种蔬

明代· 释函是

道人何所事,生计钁头边。举世无相识,锄云幸自怜。

山花没小径,春水满荒田。客到且休问,郊原尚未平。

丹霞诗十二首 其一 初入丹霞

明代· 释函是

壁立崔嵬透一关,不携楖栗跨千山。空中风起石梁隐,足下云生鸟道顽。

长老峰高终古在,天然岩待此时还。群峦尽在霜烟里,夜月横江万木寒。

访菊

明代· 释函是

秋色澹欲入,携筇访山菊。林幽山径迂,香气散松竹。

坐石良欣然,毋劳更仆仆。世人爱见花,见花徒悦目。

悦目曾几时,鲜美限宵夙。荣枯何苦知,春温而秋肃。

我亦随化迁,馀龄信幽独。物理返自然,神智空攒簇。

飕飕朔风起,万景沉山谷。举头寒月西,晶晶照茅屋。

春草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岂择托根处,苑墙绿易齐。芳菲人共见,走马暗长堤。

留别何非衣

明代· 释函是

盖世勋名今日梦,一丘泉石古人心。羌峰衣钵依然在,莫把儒冠老此生。

喜陆太守孝山长斋因其生日作诗四首寄之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公堂宁碍道,隐几忽闻雷。侧耳承谁力,古人今再来。

竹声和午磬,云影落香台。寂寞官斋里,居然万壑回。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屈支有明王,崇道事黄发。游览历遐方,爰用访奇迹。

监国属懿弟,谊重将安适。割势封金函,丐俟驾旋发。

厥后成搆祸,因兹竟获白。亲爱日以隆,出入排庭阙。

路逢五百牛,刑腐在旦夕。自念形体亏,宿业不可谪。

竭赀解牛厄,愿藉慈善格。形体乃复具,始以辞宫掖。

王闻叹奇哉,厚宠旌其阀。仁智良不诬,设心当在昔。

乙卯人日酬樊月藏孝廉并寄大愿文学

明代· 释函是

匡庐归棹逢人日,是处宗雷在眼中。莲漏久虚潮上月,蓬门重启雁回风。

四方戎马留村寺,十载家山倚竹筇。存没未应停笑语,喜君兄弟信能通。

春日倩闇道者入山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万壑千峰共一林,桃花落尽又春深。移茅岂作避人计,爨木偏多流水音。

解语应知黄鸟意,高怀忍听白头吟。休将底事同时俗,杜宇寒枝未易禁。

伦太守昆仲杨文学以贞过访

明代· 释函是

何人并辔访山隈,道是寻僧乘兴来。入座翩翩今贾董,谈心落落旧宗雷。

云横谷口樵歌出,风过溪头牧笛哀。错比龙钟双舞袖,德云不在妙高台。

关于诗人

释函是,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