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释函是
甲子行当健,今春逾往年。日食几一升,颂诗尝百篇。
措心无他营,所慕维耕田。贫贱固其分,畎亩诚多贤。
燕逸岂不娱,揣己难为安。迩因老且病,众务惭身先。
徒以口舌劳,兀傲谁与怜。君子贵自处,吾亦非苟然。
一茅缚就放身眠,万事从他在目前。须信隔垣人有耳,莫教长啸白云边。
阅遍兴亡一布袍,早传名字到蓬蒿。心同野鹤青冥近,身傍云庵白社劳。
卖药韩康疑市隐,栽松道者爱年高。投閒岂为田园乐,止酒寻僧不姓陶。
一死安足难,斯人应自观。勋名盖宇宙,恩遇洽肺肝。
时异人云迁,慷慨多空言。不可以理揆,理直情易捐。
君子慎当念,转瞬分岳渊。李陵终负汉,苏武幸生还。
豫让徒自苦,荆轲易水寒。四子皆贤豪,硁硁各自存。
衰利从中来,久暂非所存。三良临穴时,抚膺岂偶然。
持此必死心,金石不能坚。圣贤行终身,名谊空周旋。
此道谁与知,黄鸟哀无期。
俯仰成辜负,思量总惘然。博山临别语,寝室抚膺年。
举目看朝菌,遐心托杜鹃。老成匏落尽,遮莫误先传。
去年齿痛疑生尽,今日偷生眼又昏。牡丹蕾小花同叶,山径云摇石作豚。
世故无闻真法界,目前不见别乾坤。解嘲未必全因老,亦有微言过漆园。
圣人无己,谁当宝几。万象体玄,圆鉴自尔。缘感普周,而恒处此。
慎汝后昆,勿立规矩。
奉命临南越,含哀返蓟门。双旌发穗水,千骑指相原。
布地初成果,论因知有源。途中应计日,遥礼法王尊。
秋草吹将尽,寒香忽送来。轻盈衣带下,叱吸纸窗开。
羽客归何处,幽人独上台。徘徊山日落,萧瑟夜猿哀。
之子解尘网,相将十五年。五年予在匡,十年归佛山。
适值分卫时,相见江流间。为众忘疲劳,精神泽癯颜。
转盼曾几何,须鬓蚤已斑。客春中深寒,半月不得眠。
愿言病既瘳,长揖陌与阡。欲返尔形神,侍我巾瓶前。
彊饭始两旬,辄闻随人缘。菩提萨埵心,岂肯图自安。
忆我入丹山,再睹阳雁翩。偶逢旧山人,方知竟淹然。
生死安可逃,形魄伤云烟。觉海空茫茫,静观徒往旋。
谁当谙水脉,安流汎晴川。
故园泉石亦迟迟,万里云山此一时。常对夕阳愁去雁,每因风雨梦连枝。
望空天地月能语,思共林梢花不知。闻道江南多故老,笠瓢相访未应疑。
幽谷逢春至,蔼然鬯予情。江流日以长,山鸟时一鸣。
重云蔽群木,冥蒙遂所生。斯人独不然,耳目馀聪明。
万物纷其前,安得返无名。役役百年中,毁誉争虚声。
何不乘青阳,优游同耦耕。旷观古与今,贤智多无成。
惜此荷锄人,来往空生平。
释函是,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