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湛若水
湖水之阔阔莫收,庐山之高高莫俦。青连百越诸天近,影落东溟海若愁。
驿下风湍深驻桨,山腰樵路曲沿流。明朝两马冲云去,十载心期一日酬。
阅空终慕卷,掩卷一沈吟。我有终身念,卷之无处寻。
精舍生吾兴,披图不自堪。回辔上船去,长留忆蠡南。
问柳随花路四千,吟风弄月有双贤。西樵住过罗浮臈,待得春风送子旋。
天井无人汲,汲之愁太勤。忘助中间看,天人此处分。
和州贯城彦,旷别语合意。因语知同心,又知理无二。
慨共唐虞天,君相都俞事。敬哉达上下,民与诚和治。
赠蓑护子身,赠笠护子首。自馀身首外,长物亦何取。
大雨与大旱,槁坐不出门。蓑笠时置之,所性有不存。
师孔号乐庵,此庵有何乐。若了寻常心,心庵半忘却。
王子桂林一枝秀,文学讵从翰林后。少年折桂秋蟾宫,冲突颇遭月娥怒。
帝遣来司南苑花,潜夫书读两三车。朝天一别柳湾去,暮云春树天之涯。
古源眠食今何似,我屋中华近到无。惊报双华消□恶,世间滟滪在荣途。
自拜江门风月句,一回一读一沈吟。诸君弄月吟风去,风月满身江水深。
赤子含哺不自觉,暂离父母始知恩。凤台日照春风面,草木重沾雨露新。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