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少傅约游湘山阻雨不果招陈宋卿同宴湘皋书屋

明代· 黄佐

湘山韫奇秀,浩然歌远游。晞发思春阳,众芳薆曾丘。

星车夙言驾,六辔一何柔。密云翳扶木,蜚雨洒道周。

亮无精诚格,皇穹浩悠悠。弭节升公堂,绮筵罗玉羞。

晤言获饱德,良友副所求。弹冠谢荐达,缓带成淹留。

黄鹄拚拚飞,所览在九州。而我方永怀,山川空阻修。

自非采兰杜,何由结绸缪。愿回烛龙照,庶以写我忧。

梦中与人评严陵因赋

明代· 黄佐

谁把云台较钓台,帝星犹让客星回。桐江今夜芦花月,曾与羊裘照影来。

月夜登王子小楼放歌

明代· 黄佐

西山萧爽掌与平,绛河溯月秋有声。白榆丹桂何历历,登楼一坐心眼明。

王郎爱客歌侑觞,倡酬况是词场英。疏钟近户风漠漠,杂花绕径云冥冥。

剥梨举火讶斗落,园鹤时作摩天鸣。酒酣为子歌慷慨,轩冕且付形骸外。

车如鸡栖走蹗蹗,富贵何如取酣快。鲲鹏肯怯天池远,虾鳝只见蹄涔大。

朝市于今嫌我真,旧山尚觉长镵在。王郎为我添浊醪,相逢能几尊前豪。

读书徒自吝驹隙,涉世无乃纷牛毛。鸡鸣庭树宿鹭起,东方皛皛须臾高。

题钓舟梦中作

明代· 黄佐

罢钓归来抛却蓑,扣舷还唱竹枝歌。得鱼沽酒共君醉,一片江天明月多。

丁亥元日

明代· 黄佐

朔云自绕滦河曲,燕树遥连汉苑斜。彩鹢独依河畔柳,新莺应到苑中花。

三朝礼乐开青琐,万里冠裳拥翠华。去去沧江回首地,太平歌颂落烟霞。

秋日登镇海楼有作呈同游东庵徐宪副顾小泾刘鱼洲二佥宪

明代· 黄佐

飞楼镇重溟,凿翠倚太清。翩然彩云上,玉京连五城。

绮户环日月,丹梯殷雷霆。秋风左右至,松桧皆金声。

留连紫霞赏,慷慨沧洲盟。俯视几席下,茫茫尽尘缨。

鳌极莽安在,鲸波浩难平。

游金山次刘太守士奇韵

明代· 黄佐

宝地纡玄览,雌途拥梵僧。风烟千里合,江海一桴乘。

树色依山见,云光带雨升。象溟迷浴景,龙钵变炎蒸。

望阙频回首,忧时更拂膺。凄凉非楚客,萧瑟问吴绫。

至日斋居次顾东桥韵

明代· 黄佐

秣陵至日忆长安,两地威仪尽汉官。台近凤凰云物适,梦回鳷鹊曙光寒。

黄钟雅调知音少,白雪高才欲和难。独坐玉亭怀旧侣,疏篁移月过阑干。

中秋游扬历岩二十韵奉谢郑南雄

明代· 黄佐

旅客逢秋半,重岩望日边。风江连楚粤,云树极幽燕。

笳鼓循坰发,旌旗陟巘联。境推扬历胜,人喜郑庄贤。

鹫岭开金地,龙潭际碧天。崖含萝幌狭,磴转竹房偏。

袅缀云何卉,高垂不记年。奇音闻素瀑,秀色映平田。

万象皆超忽,千峰自蜿蜒。岭梅遥度马,堤柳竞鸣蝉。

虚籁笙簧合,中轩锦绣悬。清歌螺梵外,妙舞鸟巢前。

辙逐朱幡驻,杯从彩袖传。傍泉移绮幕,拂石列琼筵。

暯暯旋灵耀,陶陶象帝先。冥心忘泡影,握手问真源。

北去浮鸣雁,南流跕断鸢。涧花寒未落,云碓晚相喧。

步壑璇零迥,归途璧月圆。何由穷绝顶,直欲挟飞仙。

豫章行赠陈西愚方伯

明代· 黄佐

豫章城下春江水,江头蜚阁临山起。流丹灼灼青云上,积翠重重绿波里。

波里云光拥座前,登高送远列琼筵。雁声彭蠡随燕日,龙气丰城烛楚天。

楚南燕北川途远,可叹流光易回转。柏台傲吏昔倾盖,薇省游轩频露冕。

露冕行春桂水遥,十年离梦结烟霄。西山邂逅依琼树,南浦分携折柳条。

此时鼓枻金陵路,此别何时复相顾。愿闻勋业上麒麟,愿有贞心比兰杜。

幽兰芳杜自相亲,世态偏随木槿新。君看陈公曾下榻,至今芳耀垂千春。

怀罗浮吟赠别何工部

明代· 黄佐

我怀罗浮四百三十有二峰,大朵小朵青芙蓉。波泬寥兮根鸿濛,列华舒艳兮昭神工。

盘空承宇夐出万象表,秀色直射彤云东。中藏号屏,列缺丰隆。

时和吐霖雨,岁旱眠蛟龙。麟为车兮凤为马,仙之人兮纷菲菲其如丛。

亦有太霞之洞,古禺之宫。琪花瑶草历乱映晴昊,铁桥流水光于虹。

鸣?钦䲹不敢翼而过,往往神圣留灵踪。猗嗟走兮,昔所幽栖。

乾坤造设待结宇,日月照耀开璇题。一辞蕙帐走尘坌,松花糁径青猿啼。

水曹仙郎承紫泥,与尔话别兰台西。螺杯满酌白玉酒,牛鼎初熟黄金鸡。

柳条吹丝绾白日,醉听騕袅当门嘶。君今扬帆向我望云路,我犹驻辙系籍通金闺。

风尘何蹩躠,蔚荟方朝隮。浮浮回极中,颓波谁为堤。

罗浮望兮愁,碧草春萋萋。归来归来兮,采琈㻬以终日,种芝术其盈畦。

琼麋云液可以供日夕,胡为乎绊柴栅而久稽。风驱离心满烟树,月照去路闻铜鞮。

临岐执手何所道,归来归来兮,凭君为我一访旧日飞云梯。

冬日与子乾惟鉴兄弟游泰泉访鹤舒台

明代· 黄佐

天池集南翼,帝车回北衡。芳草寒未歇,潦川澹犹清。

晏阴日夕起,郁抱何由平。溯风肃徂轸,陟云延友生。

周遭度玄渚,纡徐搴落英。晨霞散馀绚,倏忽淩虚明。

虬松移翠葆,虹涧流金声。辕马何萧萧,谷鸟亦嘤嘤。

蕴真效龙蠖,抚化忘将迎。隆墀一永叹,远壑浩自盈。

缅惟辽海鹤,载彼瑶台笙。邈矣安期子,乃垂千载名。

关于诗人

黄佐(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