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十咏为过郎中太仆作 其五 东田社鼓

明代· 李东阳

日之出,东田东。鼓填填,走社翁。刲肥羊,击壮豕。舞复歌,社神喜。

但愿年年好风雨,侬衣有桑食有黍,长迎社神击社鼓。

题程亚卿所藏刘进画鱼

明代· 李东阳

刘生亦是丹青豪,近来作画无此曹。平明退直呼浊醪,半酣脱却宫锦袍。

戏将秃笔作鳞介,已觉四壁生风涛。风涛汹涌向何处,岸阔江空起烟雾。

东风一夜吹水浑,翠鬣红鬐不知数。桃花柳絮时吐吞,轻蘩乱荇交缤纷。

圆光倒射日成西,灭影下没天无痕。群嬉若共众芳狎,远逝忽与洪波奔。

千形万态极幻化,仓卒逢之安可论。就中钜者称赤鲩,卓荦颇似鲸与鲲。

仰窥河汉若咫尺,俯视江海如罂盆。嵓峦变,风雨作。

走天吴,驱海若。流云掣电同挥霍,喷沫浮沤满寥廓。

锋镝参差见龈腭,剑戟峥嵘露头角。直遣飞腾动鬼神,宁誇震撼倾山岳。

若非溟渤即洞庭,不然岂得通幽灵。幽灵汗漫入恍惚,始信丹青有奇骨。

刘生刘生良已工,谁其爱者司徒公。华堂锦轴粲盈丈,髣髴坐我龙门中。

龙门高,高几许。叶公画龙龙出走,此物胡为在庭宇。

知公自是人中龙,会向人间作霖雨。玉如意,金叵罗,激高堂,扬练波。

文王在沼民共乐,君子有酒吾当歌。我生解诗不解画,潦倒不觉双颜酡。

吁嗟乎,吾当奈尔丹青何。

寄题南京太常刘先生清风亭

明代· 李东阳

崇台敞华构,杰阁开巃嵷。灵飙下虚亭,万籁闻天聪。

过松含浙沥,戛竹鸣琤琮。清池逆素浪,碧草翻幽丛。

神仙足官府,中有瀛洲翁。坐绝簿书劳,门无车马踪。

振衣木叶下,一啸千山空。长安旧尘土,极目东华东。

起看十二楼,迥在高寒中。君王垂衣坐,礼重古秩宗。

怀哉夙夜心,上与明神通。平生陈无已,再拜曾南丰。

上界接高躅,南都怀昔逢。兹亭实名胜,有意相追从。

临朝送山甫,作颂惭清风。

青溪闻体斋古潭之说有诗嘲次韵以解

明代· 李东阳

奇事非关功力锼,桑乾从古说并州。登龙却恨通家晚,献璞翻为识者羞。

岂谓他山无片石,谁能只手断长流。春曹不许书名籍,别付诗坛掌故收。

王仁辅见和雪后西华联句用韵答之

明代· 李东阳

磴云梯雪迥分层,玉殿雕阑次第登。敢向内园誇壮丽,似闻南客想炎蒸。

淡交情在贫应识,白战才高老定能。蛱蝶飞来谁解道,当时独有吕翁曾。

九日盆菊盛开将出郭有作

明代· 李东阳

买得长安担上秋,南山只在屋西头。
花开正好逢佳节,身病那堪复远游。
昨夜月明空对酒,晚来风急怕登楼。
多情重有镫前约,为报花神作意留。

与仲律饮鸣治宅用原博韵

明代· 李东阳

偶陪骢马游三日,复到城南意惘然。山色见如逢旧友,菊花开不厌残年。

幽居地接东陵近,爱客心知北海贤。犹识旧堂曾下榻,隔楼风雨赋诗眠。

海潮图

明代· 李东阳

月明初满妙高台,江上潮头夜半来。恨不海门三日住,北风吹雨看崔嵬。

平湖十咏为过郎中太仆作 其七 南村书堆

明代· 李东阳

南村书屋书满车,南村书声声满家。读书不作村学究,身为郎官印如斗。

如今秪合称书乡,不独书堆人姓张。

题徐氏含晖堂

明代· 李东阳

家住层峰叠浪中,水光山色动帘栊。红尘地少多逢石,画栋云轻不受风。

陶径菊松今古在,米船书画往来通。濯缨谁和沧浪曲,我亦无心谢此翁。

读汉史

明代· 李东阳

绿囊方底殿屏东,密使潜书昼夜通。
落尽仙桃春不管,更教双燕舞西风。

和师召步入西华韵

明代· 李东阳

九衢香雾拥尘埃,望尽仙踪隔草莱。螮蝀影从桥底见,芙蓉花在镜中开。

碧桃黄竹无年岁,翠羽红鳞自去来。几度北安门外路,误骑羸马绕城回。

关于诗人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